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青春力量,践行使命担当,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今年暑期期间,我院组织返乡学生组建了6支实践队伍,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形式相结合,分别在潮州潮安、揭阳惠来、清远英德、雷州白沙、梅州新宁古井镇、江门新会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果,获中国青年网、英德市人民政府官网、惠州共青团等多家官方媒体平台报道30余篇。
实践活动开始前,学院团委组织所有实践队伍召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线上安全教育会,学院团委书记张超老师介绍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布置,鼓励同学们要深入基层,在实践中认识和了解社会,学会观察,深入思考,增长本领。他着重强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的重要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疫情防护措施,避免前往人员聚集地方,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当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加强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并对实践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要求各队伍严格落实“一日一报”制度,确保队伍实践安全。
7月20日-8月15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赴潮州“非遗保护与商业化模式”社会调研实践团在潮州开展了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保护与活化的调研实践活动。实践队伍走访了当地工艺博物馆,了解当地传统工艺发展历程;访谈国家级代表非遗传承人,畅谈潮绣传承保护及其产业化模式;调研非遗文化相关成熟企业,了解非遗文化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商业化道路。期间,学院党委副书记林良盛老师带领实践队伍赴潮州市网信办开展关于“非遗文化传承与产业化模式探索”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双方就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实践项目的后续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初步达成后续合作意向,明晰实践项目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目标。
8月1-8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赴清远英德“情牵雅堂,脱贫攻坚”社会调研实践团奔赴清远市英德东华镇调研精准扶贫村落脱贫历程经验与成果。7名担任担任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助理”组成实践队伍,重新奔赴清远英德市东华镇开展脱贫攻坚实践调研,走访贫困村,通过视频、照片、报告等形式记录东华镇脱贫攻坚历程,总结扶贫经验。采访驻村书记、基层干部,深入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之艰辛,了解脱贫攻坚背后的艰难与汗水;走访基层企业,了解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的扶贫发展模式。实践队伍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系统梳理、总结了英德市东华镇在脱贫攻坚历程中的工作经验、特色做法及其实践成效,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
8月5-15日,信息工程学院赴揭阳惠来“‘信’兴科技,‘惠’聚未来”扶贫支农支教帮扶团23名团员在线上为惠来乡村青少年带来一次精彩纷呈的“云上”科普教学之旅。实践队伍结合当下疫情形势,依托与学院合作19年之久的实践基地,创新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一对一“云上”辅导活动。结合惠来当地中小学的暑期课程条件,开设具有科学原理和操作乐趣的科技科普公开课,启发乡村地区青少年科学思维、激发科学热情;开创线上科普节目,利用微信公众号、中青校园网等新媒体平台辐射到更多的学生;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通过防疫英雄事迹分享,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月21-30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赴雷州白沙“傩舞文化流传发展”社会调研实践团,前往雷州市开展“傩舞文化”实地调研活动。实践队伍在东岭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走街串巷深入东岭村村深处调研雷州傩舞的历史与传承,总结雷州傩舞文化发展现状及原因,对其进行归因析转与对比,研究探讨实现傩舞文化新活力的政策建议和助力雷州傩舞的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7月21-30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赴梅州兴宁“疫情影响下乡镇企业现状”社会调研实践团实地走访调研了四家乡镇企业,全方位、近距离地了解到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乡镇企业的应对措施。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方式了解现有的企业运营和公司管理的模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疫情对于不同等级的厂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次调研,增强了队员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使队员们的思想及意志得到质的提升。
7月25日-8月3日,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赴江门新会古井镇“探访村落,传承乡土”社会调研实践团在江门市新会古井镇开展“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实践团队走访参观了崖山海战遗址(崖门古炮台)、国母殿、新会博物馆、霞路村(耿光堂、百岁牌坊)等当地文化古迹,感悟乡土文化,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传承,通过微视频、微信推文、图片等形式记录、展示文物古迹的历史、现状、文化内涵。通过实地走访实践,增强青年学生对乡村历史文化的认识、了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建设。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在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实践形式和载体,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爱国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入实践全过程,引导、鼓励学生将第一课堂教学知识运用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努力形成学校、社会与企业共建共享、共同参与的学生培养合力,在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新格局下,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机制,鼓励广大青年学生以青春筑梦,弘扬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崇高精神,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